雅昌首页
求购单(0) 消息
马海方首页资讯资讯详细

【评论】从胡同走向画坛--记青年画家马海方

2006-03-21 10:21:40 来源:
A-A+

作者:卢正佳 肖祖石

  “中国画处在徘徊不前的今天,马海方找到了自己的绘画语言,显示了独特的艺术个性,很不容易。”这是中国画研究院院长刘伯舒看青年画家马海方画展后的一番话。

  马海方的画所以有如此好的效应,大概是画家把注意离集中到了一个“情”字的原因吧!画面上那些为生活奔忙的普通劳动者,他们有剃头的、顶缸耍杂的、拉洋车的、说书的、唱大鼓的、卖糖葫芦的、修车的、掌鞋的、磨剪子的,千姿百态。这些人物形象的一个手势,一挺脖子,一扬脑袋,无不透露出北京小胡同里普通人的风采和神韵。有人形容马海方的画是从小胡同里飘来的京味十足的清唱,令人耳目一新,给画坛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,不无道理。因为不论是专家学者还是普通老百姓都一致称赞马海方画的地道。一位长期生活在北京的外国朋友,称赞马海方的画格外新鲜,真实的展现了北京普通人的生活风貌。罗马尼亚驻华使馆还为马海方的画在使馆开了专题讲座。美国大使馆特别邀请马海方在使馆大厅里举办了个人画展。

  马海方1956年生于北京,朴实憨厚的他是在北京的胡同长大的。北京胡同里那些五行八作的普通劳动者的喜怒哀乐和生活习俗,深深的印在他的脑海里,成了他后来艺术创作最重要的最原始的生活积累。他就读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时的人物素描、生活速写,很多就是他熟悉的人和事。他对这些充满了感情,用他自己的话说,画这些得心应手,很“顺”,甚至觉得这些人物是自己涌到笔尖上来的。

  然而,真正的艺术创作是十分艰苦的,即使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孕育,即使有那些涌到笔尖上来的场景和人物,画起来也并非一挥而就。他一幅副、一张张不停的画,一直画到满意为止。有时一口气画10张、20张、甚至几十张,也挑不出一张满意的来。他深有体会的说,艺术创作不仅需要才能,需要调动所有的艺术积累和技法,更需要毅力和精益求精的精神,所以他执着的追求,他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,一分汗水会有一分收获,马海方终于成功了,辛苦的汗水、执着的追求,得到了丰厚的报答。从1990年以来,短短的几年里,马海方的作品在全国性的大展大赛中连续获奖8次,其中获大奖、金奖7次,特别是他的《古都风情》、0《北京风情》、《旧京人物》等作品,受到广泛的好评。

  在荣誉面前,马海方没有满足,没有陶醉。他清楚的懂得艺术没有止境,只有把握时代的脉搏,深入思考艺术发展的走向,抓住生活中最本质、最富有表现力的东西,才能拿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好作品,艺术才有深度。

  (文章来源《美术报  中国美术学院浙江日报社 1996年8月12日 星期一第四版第144期》)

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,主要作为艺术信息、艺术展示、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。以世界文艺为核心,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。旨在传播艺术,创造艺术,运用艺术,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。

联系电话:400-601-8111-1-1地址: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

返回顶部
关闭
微官网二维码

马海方

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
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
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