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北京,当人们的注意力盯住花样翻新的酒店宾馆、卡拉OK、时装模特的时候,马海方的画让人觉得几乎“土”的掉渣。
海方的产品是中国画,他用自己的眼睛观看北京,形成了特定的视角。他憨厚、沉静,似乎不多想事,可是速写本记录了他的所见和所想。早在学校期间,他就养成了速写本不离手的习惯,由此打开了他在生活面前的窗,同生活“对话”。他画插图、连环画,锻炼了造型与构图能力。从前几年开始,又骤然拿出一批中国画,都是画北京生活,从婚丧、庙会、杂耍、洋车直到卖药、剃头、磨刀、小吃、下棋、遛鸟……除了单幅画,还有洋洋大观的二十多米长卷,至于哪些是“老”北京,哪些是“新”北京,看了也不甚了然。人们对作品的评论,大概都集中在一个“土”字上。喜欢的人说,海方的画京味十足,年轻人觉得新鲜喜欢看,老年人觉得亲切,过瘾。也有人皱皱眉头,觉得时至今日,那些把脑瓜推光成“豆绿翠”的老头总不及穿法式时装的小姐动人。
可是现代生活毕竟多样,海方笔底下的生活小景,明明白白发生在今日北京的街头巷尾,你只要骑自行车上街兜一圈,或者到小胡同里散散步,如果对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稍稍留意的话,你会确认海方的画无可置疑的真实
如何由真进入善,进入美,海方可能还没有更自觉的思考。他忠实于速写本。但重要的是善与美都离不开真实,在如何求真上,海方已经具备了他的特色。他对生活的观察不可谓不细。同是磨剪刀,有推自行车的,也有同几时年前一样只扛一条板凳的,在这两种社会现象中来区分“现代”与“非现代”未免太愚,可是对画家的观察来说决非不重要。海方也不隐讳他对提鸟笼的当面凤子龙孙、八旗子弟的偏爱,玩鸟曾被作为“玩物丧志”,现在据说是对“保护生态环境有益”,海方不管那些,他不负担圣人“均齐”与“辨风正俗”的职责,他只画他所爱画的见闻,用自己的笔法与墨法,他对动态的强调重于面部表情,有时用团扇显示古雅却又在色彩的浓艳上推出新意和民间风味。再看一幅题名“修脚”的小品,那个赤膊仰卧、大腹便便的胖汉,分明是当今社会上的“大款”、那副自得的神气,尤其是手持大哥大的动作,很令人发。觉得画家对生活的择取并非漫不经心。
海方的画儿用没骨法。清代珲寿平始画花卉,现代关良用没骨画戏剧人物。因为较少前例可循,要在“没骨”中“见骨”,无线条而显示人物轮廓和内在结构,便增加了难度。幸好经过严格科班训练的马海方对解剖学、透视学下过一番功夫,处理的贴切自然。没骨法增加了海方作品的特色和韵味。马海方讷讷的对我说:现在大家都热中于“流行色”,画人物着眼“漂亮”,“谁也不下功夫抠这个”。他说的“这个”,包括从题材到表现手法的全部,美学家们称之为艺术个性的“这一个”。
(本文作者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、著名书法家、美术评论家)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