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年岁首,马海方古都风情人物画展在恭王府书画社艺术沙龙隆重举行,展出作品百余幅。每幅作品都凝聚了作者浓厚的老北京情节。
北京是明清两代古都,满人入关后,满族文化带来了民俗中新的面貌,北京民俗中提笼架鸟,养鸟听音其实是满人游牧渔猎之风,摔跤耍幡则折射满人尚武之风,随时间推移,满族、汉族文化、习俗开始交融;八旗子弟不工、不农,不商,旗人无所事事,每日吃喝玩乐成了主业,久之,竟自成了学问,再往后,随着国力的衰微,外患的不止,社会的整体结构也在发生变化,贵族与平民的界限逐渐模糊,满、汉的分野甚至基本上消失。而在这过程中,真正意义上的“老北京人”就形成了。
马海方是地道的北京人,寡言淡定,自小耳闻目染老北京人的生活。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,慢慢的探索自己的艺术道路,在学院里已经养成了速写本不离手的习惯,北京胡同里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亦然成了他描摹的对象,蹲在皇城根下遛鸟听音的老头,街边上拽着妈妈衣角吃糖葫芦的小娃娃,都是画中的主角,没有惊心动魄的大场面,只有日常生活里点点滴滴的小景,却因画里浓浓的那份情打动着观画人的心。马海方曾说起过,他在美院上课时,贺有直先生讲过的人物画中的“四小”——小人物,小动作,小场景,小道具,至今他又自己加了个“小情趣”。细品他的画,处处充满了这“五小”,《蘸糖葫芦》里山楂串上拉着的糖丝还粘在铁锅上,《私塾图》里淘气的孩子交头接耳,裤子没整理好露出半边的小屁股,让人忍不住拿起板子想敲上一敲,《戏迷图》里搁在脚边的小茶壶泡的一定是北京人爱喝的茉莉花茶,那遛鸟的老头更是充满夸张的诙谐、乐观,甚至是几分狡诘,让观者不自主的会心一笑。我想好的艺术品就应是如此的充满人情,能与观者共鸣!马海方是位勤奋的艺术家,三十年来,天天画笔不离手,走到那里画到那里,甚至开车等红灯的间隙都会画上几笔,从他的口袋里随时都掏的出大本、小本。为了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,废稿何止千万,他的没骨人物画法,借鉴了清代画家恽寿平的以“没骨”写花鸟,近现代画家石鲁、关良的以“没骨”写人物,大量摸索练习才有了现在观者得以会心一笑的自己的艺术符号。
恭王府是老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这次古都风情画展,给恭王府增添了新年的艺术气氛,也给观众一个了解老北京生活的机会。
祝马海方“古都风情画展”圆满成功!
(孙旭光: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主任、博士)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